汽车利润10倍-汽车的利润
1.一辆小轿车制造成本是多少
2.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诞生,超越奔驰宝马,位列全球第四
3.暴利商品有哪些
4.未来有3年可能上涨10倍的华为汽车龙头供应商
5.特斯拉的造车成本,为什么比同行低那么多?
一辆小轿车制造成本是多少
售价在20万元的车,它的物料成本大概在6万元左右。
物料费用,制造生产一辆汽车,首先就要准备造车所需的物料和零配件。比如钢材、铝材、玻璃、线束、发动机、变速箱等,通常物料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管理成本及人工成本,虽然各大车企在自己的生产线上都开始大规模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机器人仍旧需要人去操纵和管理,仍旧需要场地,同时设备也会折旧。通常一台车的人工成本、场地成本等占据车辆售价的10%左右,按照上文车价20万计算人费用在2万元左右。
研发费用、运输费用、品牌附加值等,不同车型各部分费用所占比例也有细微差别。通常一辆车的制造成本在车辆售价中占比在50%左右,大部分都要低于50%,售价20万元的车辆,制造成本大概在10万元左右。
税费,一般情况下车辆售价中制造成本只占车价的50%左右,而税收费用则占据了车辆售价的35%左右,其中包括消费税、增值税、教育附加税等,比如文中这台20万的合资车,它所需的缴纳税费就在7万元左右。另外消费者购买车辆后还需要缴纳车辆购置税。
技术转让费,合资车型相比自主品牌还需要像外国公司支付技术转让费,通常占车价的10%左右。 利润,车企造车卖车并不是搞慈善,肯定都是要赚钱的,汽车厂商和销售公司的利润一般占据车价的15%左右。
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诞生,超越奔驰宝马,位列全球第四
在早前,中国汽车行业因为受到技术封锁的原因,导致发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不过,短短20年时间,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也诞生了一批实力强大汽车集团。如今,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巨头诞生,超越宝马、奔驰、法拉利,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
这个车企就是比亚迪,说到比亚迪,大家一定不陌生。其实,比亚迪的发展也充满着艰辛。
王传福作为比亚迪的创始人,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小家境就不好,再加上父母早逝,让他本来就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俗话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很明显,王传福就是这么一位人物,他在硕士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教,这也为他以后的事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而他创业最早并不是造汽车,反而是研究电池,这也跟如今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有着一定关系。后来,因为看到汽车行业的兴起,便抓住机遇,在2003年,创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短短6年时间,就以350亿的身价成为了当时中国首富。
当然,这也为比亚迪的强大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如今,10多年时间过去,比亚迪在汽车行业也有着一定的地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了不少的份额,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中的佼佼者。更是吸引了不少外企前来合作,希望得到比亚迪的支持,自然,这也导致比亚迪身价倍增。
截止11月中旬,比亚迪市值已经达到了643.6亿美元,超越了汽车界的不少大佬,比如宝马奔驰,以及超级跑车法拉利,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
不过,从今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来看,感觉比亚迪并不出众,相反,吉利才是销量最佳的汽车品牌。不过,比亚迪胜就胜在自己在新能源方面的成就。据相关数据显示,比亚迪汉一辆车的利润就是1万,而在11月,比亚迪汉就卖出了上万台,仅仅一款车单月带来的盈利就上亿,可想而知。除此之外,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同样能够变现,而这带来的利润绝对不会低于比亚迪汉,再加上其他车型的销量成绩,比亚迪收入可观。
此前,比亚迪还曾宣布,预计在2020年比亚迪的全年净利润将达到42-4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60.15%-184.93%。可见,这个成绩是很多汽车界老人都无法企及的!
不得不说,如今的自主品牌正在迈向世界,成为全球知名车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暴利商品有哪些
最暴利的商品
眼镜制造与销售
也许有人会奇怪,一个小小的眼镜业,也能进入《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如果将眼镜业当作小产业看待,你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的老年人已超过了1.3亿,上了42岁的人眼睛已开始老花,若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实际上已超过了3.2亿人,这些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镜。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为2000多万人,其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镜。而且一个人对眼镜的需求不止一副,再加上眼镜为易碎品,损坏和更新率很高。眼镜业内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对眼镜的需求每年在5亿副左右,这个需求已超过了中国电话的总门数。其每年的交易发生额超过了500亿元。
眼镜业里有这样一段广为流传的顺口溜:?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你是讲交情,400元卖你是讲行情?。而?一副眼镜,你带三天就坏,属于使用不当,带三个星期就坏,应该习以为常,如果过了三个月才坏,就算你大赚特赚?。
实际的情况是,镜片的'成本是售价的10%都不到!眼镜业的利润是以多少?倍?来计算的。而且伪劣冒防不胜防。
实际上,中国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已形成了强大的眼镜工业生产基地,其所生产的眼镜与国际名牌商品,无论外观还是内在质量,均已伯仲难分。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市面上号称韩国和日本进口的眼镜框架,特别是日本框架,基本上都是从珠三角进的货。
化妆品
男士也许该怀疑,大宝是暴利产品吗?NO。这里的化妆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6.5元。惊讶么?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资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欧伯莱那些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呵呵女士们,现在不再认为你们往脸上涂抹的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了吧?在这里,女士是第一受害大头!
日用品
其中以个人清洁化学制品利润最恐怖。以牙膏为例,其中最贵的成分?发泡剂成本仅为60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而这600元的发泡剂足足能够装满6000只最大号的180克牙膏。剩余的有效成分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碳酸钙粉末每吨用量成本仅为120元左右,最高级的含氟牙膏其有效成分?单氟磷酸钠每吨成本不过100元。国产的低端产品就不算了,就算是用硅磨料的佳洁士,180克装市场零售价为13元左右,6000只能卖多少钱?洗头水就不说了,比这个更恐怖。
饮料
这其中,非碳酸类果汁饮料的利润最大,市场零售价2块钱的果汁饮料连包装成本+设备成本只有7分钱,而易拉罐饮料则更低,仅有5分钱。
白酒
以五粮液酒厂为例,每吨粮食能够生产100市斤左右白酒,其中10市斤最品质好的是五粮液,其余则被用作什么五粮春啦、浏阳河啦类似低端产品。每吨粮食的收购价格大概是400块钱,而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零售则最多可达到15000元左右。大家不要相信某些白酒所谓的N年陈酿,厂家没那耐心真的去陈酿,只不过是用现代工业的催化剂加快发酵过程罢了。
药品
药品的暴利大家是知道的。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药品的利润应该是最高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比较以上行业,药品的设备、厂房及研发成本都要高出许多,所以只能排在第5。而进口药品的配方研发一般是在国外进行,导致其研发成本更高。虽然其有效成分不值几个钱,但厂家的时常出新却是实实在在的。当金六福卖不动的时候,五粮液可以注册一个金七福的品牌继续卖以前的酒,而药品却不行。新药就是新药,没听说过麦迪霉素淘汰以后改个名字继续卖的。
保健品
这东西是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从太阳神到脑白金,就从来没有一个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传效果。这里排行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由正规厂家通过正规配方生产的产品,并非冒伪劣产品。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保健品在前两年的暴利状况已经改观了很多,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脑白金,虽说是购买美国的淘汰配方,但其不到200的售价比起其每单位十多元的成本(包括包装成本、配料成本、广告成本)来说,比例显然低了很多。与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的研发及设备成本相对较低,吃不死人就成,最好也别吃出事来。
小家电
比起冰箱彩电,小家电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飞利浦就是做小家电起家的大公司之一。其实,1800元的刮胡刀制造成本往往只比180元的刮胡刀高1.5-2倍,但在零售时却可以卖到10倍价钱。谁用飞利浦刮胡刀举手:您好几百的高科技产品其实也就值20块钱。
汽车
国外的汽车利润已经很透明了,每量成本在8000美金的车零售能卖到10000美金就不错。但国内却不然。本田飞度那种破车大家都觉得很便宜,其实那车在中国的售价足足比国际参考价高了1000美金。更低的材料成本,更低的人员成本,更高的利润,中国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天真的人为汽车真的便宜了。其实那群洋生产商正躲在被窝里偷着数钱呢。
殡葬用品
说到殡葬业的暴利,它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房地产业,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老百姓的民怨沸腾,则远远不能与房地产业相比,所以,它排名只能靠后了。以二三十元招标买入的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货架上,售价就到了三四百元。利润率高达10~20倍。材质较好的、成本不超过100元的骨灰盒,卖到一二千元;一块不足2平方米的土地,上面建有或繁或简的墓碑,少则五六千元,贵则一两万元。墓地比商品房还贵。如果盖成房子,按那样的远郊地段,每平方米不过值1000多元。可墓地仅土地每平方米就卖5000多元。
未来有3年可能上涨10倍的华为汽车龙头供应商
随着太阳能、风能、核电等技术的完善,将来的能源供应会实现更加“去中心化”。眼下,随着全球各国在碳达峰、碳中和上达成共识,将来石油需求会越来越扁平化。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也是全球资本推进的趋势。这个趋势当中,我们最熟悉的内容之一就是 汽车 电动化。而华为作为智能 汽车 领域的巨头,正式宣布加入了新能源智能 汽车 领域。而我罗列的3家企业,有可能成为华为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的最大收益企业。
华阳集团是国内智能座舱领域的龙头企业,携手华为,进行大量的前瞻布局高级的智能驾驶系统,共同推出了360环式系统产品、以及自主研发预演摄像头技术,并实现了精准物象的距离和识别定位。这款产品主要是助力于自动泊车功能。收益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行情景气度持续,有机构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以上。
技术面:公司股价在底部盘整有一段时间了,注意看我框住的地方。公司股价的底部是不断抬高的,而且底部是一个缩量调整下来的,基本形式都是金针探底。周线的趋势也十分漂亮,本周回踩了5周线,并且周线是金叉的形态。我的研判就是趋势已经起来了。并且今日的涨停就足够证明。可惜就可惜在我在挖掘之前就应该写好发出来的。但是我觉得好的公司,只要在合理的价位被挖掘出来总不迟。
公司是国内智能操作系统的龙头,产品横跨手机、 汽车 、物联网设备的三大应用领域,公司与华为鸿蒙系统有着深度的合作。从2013年起公司就开始布局智能 汽车 ,不断地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在车载 系统、智能仪表以及驾驶等领域。公司始终以智能系统为核心,不断扩大业务版图,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公司在2019年就与华为签订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成为华为 汽车 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一员。双方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合作。华为本次首发的极狐阿尔法 汽车 就是于公司联合打造的,是目前新能源 汽车 中最智能化的全新 汽车 ,后期还会推出SUV等高端版本车型。未来有望在自主高端品牌商中占据重要地位。
技术面:很明显、公司股价前期经过了一波华为 汽车 概念的炒作。经过漫长的下跌。注意看这个下跌的过程,就是出货的过程。看起来上涨的时候是放量,下跌是缩量。但是我们要注意看,上涨的时候总是做上影线,说明量能其实是不够的,或者说是庄家对倒的结果,缩量下跌的时候是打满阴线的。但是目前到了一个临界点,半年线做了一个探底回升。从短线的趋势来看,不敢说会一下子反转,但是反弹的概率极大。
特斯拉的造车成本,为什么比同行低那么多?
文/腾三毛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60%,不断提价,电池成本占到一部车的60%,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2022年,在一个论坛上,广汽集团高层这样吐槽。这样看起来,似乎新能源汽车想赚钱非常难。
但特斯拉2022年财报发布后,笔者发现并非如此。报告显示,特斯拉全年营业收入814.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35%,GAAP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了126亿美元,全年营业利润率为16.8%,毛利率更是达到了28.5%。
以致于2月初的时候,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CDO)梅松林在微博上感慨道:“特斯拉单台车净利润是大众的十倍,这赚钱能力还有谁。特斯拉给传统汽车行业打了个样,汽车可以像高科技产品一样有高利润。只要特斯拉还想降价,随时都可以,降价空间还很大。”
实际上特斯拉也是这么做的。
进入2023年,特斯拉宣布国产车型大幅降价,Model 3起售价调整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调整至25.99万元,创下历史新低。而且不止是中国市场,特斯拉在北美、欧洲等市场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
马斯克表示,1月份全球大降价后,订单量达到了产量的2倍,史上最强劲。2023年,特斯拉生产目标为180万-200万辆,期望同比增长37%-50%。
而特斯拉之所以能任性的降价收割订单,一个核心优势便是成本。当然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清楚,但他们想要做到却很难。
▍规模效应带来的连锁反应
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之所以高,人们首先想到的原因是规模效应。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个专业术语——最小有效规模。
马克西-西尔伯斯通在研究了60年代英国的汽车产业后,提出了最小有效规模的概念和曲线,用以描述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规模经济问题。最小有效规模,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最低点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
根据“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随着年产量的爬坡,单一车型的平均成本会大幅下降,之后下降幅度趋缓,接着将达到最小有效规模MES临界点。
根据“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及国外的相关经验:当小轿车产量由1千辆增加到5万辆时,单车成本将下降40%;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单车成本将下降10%;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成本将下降5%。一条发动机生产线的最小有效规模是50万台,冲压设备生产线是100万套,轿车的规模产量为40万辆,轻型车为6万辆,卡车为15万辆。
在达到最小有效规模前,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下降幅度会迅速加大。电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这也使得产量对单车成本的变化极为敏感。
于是,当特斯拉的季度销量达到10万辆、20万辆、30万辆时,规模效应的优势就出来了,单车成本快速走低,单车利率也实现了跃升。
结合以往数据可以看到,特斯拉的季度销量低于5万辆时,单车净利率为负;季度销量从5万辆增长至10万辆时,特斯拉的单车净利率逐渐开始由负转正;突破20万辆时,净利率实现了从5%到10%的跨越;而当季度销量突破30万辆后,单车净利率随销量持续增长,从14.5%飙升到了19.7%。
这种规模效应体现在供应商端,是更高的议价能力。
同样是零部件供应需求,由于特斯拉购量更大,能拿到的价格就会更有优势。就像买菜一样,买1斤要4块钱,但买3斤可能只需10块钱。在131万辆的年销量面前,显然特斯拉在供应商面前有足够的底气。
以电池为例,数据显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电池电芯成本为每千瓦时142美元,通用汽车的成本为每千瓦时169美元,而整个电动车产业的平均值为每千瓦时186美元。与产业均值相比,特斯拉电芯成本低了23.7%。
规模效应的另一好处,是品牌价值的提升。
消费市场有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在燃油车时代,你很难想象汽车主机厂会在品牌层面集体涨价,然而特斯拉可以。近两年受供应链变动影响,造车成本有所上升,特斯拉便曾通过全系涨价来保持利润率水平。在此之前,这种操作在其他车企看来就是作死,但特斯拉就这么做了,而且后来还能被消费者接受,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无非是对其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的认可。
再看中国市场的蔚小理,销量没有完成2022年年初制定的KPI,毛利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仍然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状态,这种背景下,规模效应几乎无从谈起,自然也在成本方面处于优势。
▍供应链本土化的双赢局面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只有一个,但特斯拉背后的供应商却成百上千。
加入特斯拉供应链,意味着供应商能拿到巨额订单。而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对于不少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业界认可的金字招牌,可以提高它与其他汽车企业的议价能力。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的品牌附加值。
有了这一环,为了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有些供应商给到的报价就会极低。
更关键的是,供应商本土化本身便拉低了特斯拉的单车成本。供应链高度本土化,意味着上海超级工厂在材料生产成本、材料运输成本、关税成本等方面,都大幅下降。
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时,特斯拉曾表示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了95%,电池、整车冲压模具、车身钣件、内饰、电子设备等供应商基本都来自本土品牌,这一数字在2019年年底时还只有40%左右。
20万元价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本就没有太多故事和情怀可讲,更低的价格、更高的配置、更长的续航才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特斯拉利用其成本优势,一次次举起“屠刀”,价格一降再降,正在将多数新势力企业一步步逼入墙角。
▍“高研发高回报” 自研技术所带来的成本缩减
特斯拉的先进技术、在制造环节的创新,也是单车成本更低的关键因素。
圈内都知道,特斯拉在技术研发、整车制造创新方面的投入一向是比较豪放的,单车研发费用约为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2020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年特斯拉在研发上的单车平均支出比其他车企都高,单车研发费用2984美元,一台在北美售价4万美元的特斯拉,近8%的费用都用在了研发上。
同期,福特的单车研发费用为1186美元,丰田1063美元,通用878美元,克莱斯勒784美元,特斯拉几乎是行业平均单车研发费用1000美元的近3倍。
研发上的高投入,带来了非常直接的回报,使得特斯拉的制造和运营成本远低于行业水平。
比如在芯片方面,特斯拉用自主设计的车用芯片,较对外购成本低很多,并且还减少了对供应商的依赖。同时,特斯拉做的许多定制化功能,并不需要考虑芯片通用性,这使得成本进一步下降。
又比如圈内所熟知的一体化压铸技术。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台重达410吨的巨型机器“轰隆”一声响,原来由70多个零件冲压、焊接而成的Model Y后车架,在不到2分钟内便被一体压铸成型。
压铸机器,特斯拉使用了拥有自身技术专利的6000吨锁模力大型压铸机,通过动力挤压将液态金属挤压入磨具,冷却后形成零部件,一体成型一步到位。其实这项工艺很早前就有,特斯拉的创新性在于,将一体压铸的应用范围从小部件,拓展到了大体积结构件。
好处显而易见,Model Y后车架变成了一个整体,制造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45秒-2分钟,制造过程减少了300台机器人,同时缩短了生产线,节省了30%的占地面积。
车辆减重10%和15%,可以分别减少6.3%和9.5%的能量损耗,相应地,一体化压铸技术加持下的车体总成,重量能降低30%,新技术所带来的节能效果相当可观。
工厂劳动力上,主流汽车工厂焊装车间一般需要配200-300名工人,一体式压铸车间只需要20-30名,特斯拉称一体化压铸技术给Model Y节省了约20%的制造成本。
未来特斯拉还将前车架&座舱、地板&电池壳也用一体化压铸工艺,如果这些全部实现,就能代替原本370多个零部件的冲压焊接,整车减重10%,续航提升14%。
高投入高回报,技术上的优势,帮助特斯拉在竞争中,始终掌握着自己的“命门”。
▍4680电池革命
纯电动汽车的瓶颈在哪儿?当然是动力电池。特斯拉给出的下一代解决方案是4680电池。这种电池直径为46毫米,高度80毫米,因此得名。2020年9月,4680电池一经发布就震惊了整个行业。
相比于现今的2170电池,4680电池的容量是它的5倍,输出功率提升了6倍,成本下降了56%。特斯拉介绍,4680电池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以及无极耳技术,能量密度达300Wh/kg,搭载4680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以提高16%。
好消息是,近来特斯拉在社交平台表示,4680大型圆柱电池的量产取得了重大突破,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已经生产了86.8万颗大圆柱型电芯,能够满足1000辆Model Y装车。2023年,4680电池或将迎来批量化生产装机。
特斯拉的长期目标,是让内部生产的电池远远超过10亿千瓦时,并继续使用其他电池供应商。据了解,松下版4680电池将于今年3月投产,LG版4680电池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
未来,除了Model3,特斯拉全部车型都会用或部分用4680,尤其是高性能版、长续航版、Cybertruck和Semi。预计2025年特斯拉4680车型销量有望达到121万辆,对应电池装机量约178GWh,到时车辆渗透率接近30%,2022-2025年特斯拉4680装机量的复合增速高达186%。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特斯拉目前所具备的优势是综合性的,单车成本低只是直观结果,原因则是特斯拉的规模优势、技术壁垒、大笔研发,行业先行者的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让特斯拉有了品牌溢价,降价后的低价策略也能使其实现了更大的规模效应,再度反哺研发与技术,开始了良性循环。
当然,具备类似规模、技术和研发优势的还有中国品牌比亚迪,所以便有了“绝代双雄”的新能源市场头部格局。
对于特斯拉的造车成本,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文/腾三毛@车图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图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