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召回制度的国外召回

2.2022年前三季度的汽车召回情况如何?

3.汽车召回制度的车辆召回制度实施十年

4.谁能说说汽车召回制度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利与弊的影响啊?

汽车召回制度的国外召回

汽车召回制度的现状-汽车召回管理

汽车召回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儿。其中,美国的召回历史最长,相关的管理程序也最严密。美国早在1966年就开始对有缺陷的汽车进行召回了(主管部门为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参见美国国家交通和机动车辆安全法和美国法典第49条第301章),至今美国已总计召回了2亿多辆整车,2400多万条轮胎。涉及的车型有轿车、卡车、大客车、摩托车等多种,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厂在美国都曾经历过召回案例。在这些召回案例中,大多数是由厂家主动召回的,但也有一些是因NHTSA的影响或NHTSA通过法院强制厂家召回的。美国法律规定,如果汽车厂家发现某个安全缺陷,必须通知NHTSA以及车主、销售商和代理商,然后再进行免费修复。NHTSA负责监督厂家的修复措施和召回过程,以保证修复后的车辆能够满足法定要求。 实行汽车召回制度也有了相当长的时间,对缺陷汽车召回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在法国,汽车召回属于各种商品召回的一部分,其法律依据是法国消费法的L221-5条款。这一条款授权部门针对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直接和严重伤害的产品发出产品强制召回令。

作为主管部门,法国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在厂商决定对其产品进行召回处理时,将予以全面的协作和监督。但是,法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决定取召回行动时并没有通报主管部门的义务,因为有关法规中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往往是通过专业杂志或有关网站来了解汽车召回的信息。有些制造商甚至还有一种被称为无声召回的做法:即当车主把车辆送往专修店进行例行保养或维修时,专修店根据厂商的要求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理,消除有关的安全隐患。当地有关专家对厂商不必通报主管部门即可进行汽车召回的做法多次提出质疑,对于所谓的无声召回更是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厂商通过无声召回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因为许多车主往往不在专修店修车和保养,许多问题车辆因此得不到应有的解决。因此,尽管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汽车生产厂商同主管部门的协调正在不断加强,双方之间的对立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许多厂商也认识到,他们通过同主管部门加强关系能够得到不少帮助;而主管部门近年来也正在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努力成为能够在厂商处理安全问题时提供专业知识的对话者。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通过发布政令的方式来进行强制性的商品召回,而是鼓励生产厂商自行进行商品召回。只有当问题商品对消费者构成严重威胁,或生产厂商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时,才会通过法律手段强制生产厂商实行召回。通常,厂商在发现缺陷时,会首先拟定一份新闻通告,说明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危险,要求消费者尽快送还问题商品。新闻通告一般首先送往法新社,经其播发后,全国主要报纸一般都会予以转载。与此同时,厂商还会以广告的方式在广播、电视以及影响较大的地方报纸和专业杂志上(如汽车杂志)发布召回通告。当然,对于汽车和大型家用电器,由于商家一般都会保留消费者的姓名和地址等资料,因此也可以直接通过投寄信件的方式进行通知。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一些网站上也长期登载商品召回信息,如CEPR(欧洲风险预防中心)的网站就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网站。

据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一名负责人透露,在去年处理韩国某品牌汽车轮胎存在爆胎隐患的过程中,制造商同主管部门的协作卓有成效。制造商代表向主管部门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并通报了召回决定。主管部门则在诸如发布新闻通告、向用户发送通知信以及在专业刊物上发表通知等方面给予了厂商一定的帮助。由于双方的努力,召回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据透露,法国正在进一步完善商品召回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汽车生产厂商在决定对产品进行召回前可能也将像美国等国家的厂商一样首先通报主管部门。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的专家认为,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汽车产品都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许多被召回的汽车实际上并不存在行驶方面的安全隐患,召回是为了改进车的机动性能和配置,目的是让汽车的质量更好,让消费者更加满意。他强调,一次成功的召回丝毫不会对厂商及其产品的形象造成危害,相反,将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厂商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2022年前三季度的汽车召回情况如何?

尽管公众如今已经不再谈“召回”色变,但对不少车主来说,频繁召回的品牌仍不免让他们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感到忧心。2022年前三季度的汽车召回情况如何?

五菱数量最多,奔驰次数最多

中新经纬梳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汽车召回公告发现,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召回总数前五名的汽车品牌依次为:五菱(6079辆)、丰田(495737辆)、奥迪(465537辆)、特斯拉(275809辆)、奔驰(255782辆)。

从数量上来看,五菱共召回6079辆汽车,均为号称“神车”的五菱宏光系列,虽召回次数为1.但仍成为了2022年前3季度召回车辆最多的品牌,召回原因为部分车辆的手动变速器零件制造尺寸超差,导致挡位保持力不足,特定工况下可能引起6挡偶发性脱挡,造成车辆暂时出现动力传递中断,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丰田以495737辆的召回数量紧随其后,如2022年4月22日,丰田因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内部程序不完善,召回了包括汉兰达、威兰达等多个车型在内的超13万辆汽车。

从召回次数上看,奔驰分11次共召回255782辆汽车,是召回次数最多的品牌。据报道,奔驰亦是近年来的“召回大户”:2021年,奔驰共分17次召回了2781204辆汽车。

而2022年,奔驰多次召回原因也不尽相同。如2022年5月发布的一则召回超12万辆汽车的公告,就因“橡胶圈下积存的水汽可能导致制动助力器壳体底部锈蚀,严重时将导致无法通过踩制动踏板使车辆减速”而召回。6月24日,奔驰又因安全气囊、灯光、蓄电池线束等不同原因进行召回。

“车设”塌了?

在众多召回信息中,出现了不少与“车设”不符的召回原因,这不禁让人感慨一句“车设也会塌房?”

如主打运动、户外的福特探险者因“克服”不了融雪剂而进行召回。在2022年7月8日发布的召回公告中,有近6万辆福特探险者汽车,因暴露在大量使用融雪剂的环境时,可能会出现融雪剂严重腐蚀、卡滞,导致连接臂断裂而进行召回。

老牌豪华车品牌宝马的召回原因之一则是“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

据2022年3月4日发布的召回公告,宝马召回了37辆宝马2系、3系、5系、6系、X3、X5、X6汽车,召回原因为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含硝酸铵药剂的气体发生器,其气体发生剂在防潮方面存在不完善,在温度和湿度反复变化的影响下,气体发生剂有可能劣化。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而89万元起售的豪车玛莎拉蒂进口2022款莱凡特混合动力汽车的召回原因则出在了螺栓上。2022年7月8日公告显示,有22辆玛莎拉蒂进口2022款莱凡特混合动力汽车因操作人员未将螺栓拧紧而召回,“生产线操作人员未将48V电池正极固定点螺栓拧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正极连接线束可能与正极造成放电现象,出现电火花,使正极线束冒烟。严重时,电池正极将断开连接,发动机启停功能受限,车辆无法启动,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玛莎拉蒂还有5辆汽车因安装错螺栓而召回,“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生产线操作人员安装了错误尺寸的48V蓄电池高位搭铁固定螺栓,该螺栓尺寸过小,不利于导电性能。在启停系统工作时,由于导电性能不佳,电池在高位搭铁位置可能会出现高位搭铁点冒烟熔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负极断开连接,造成车辆丧失启停功能无法启动,存在安全隐患。”

专家:新能源汽车问题多出在

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

新能源汽车召回方面,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汽车召回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共涉及四次召回公告,召回汽车总量排行第四,共召回275809辆汽车。

至于召回原因,中新经纬梳理发现,大多与“电”相关,如2022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就有235078辆车因“电”召回,约占特斯拉总召回数的85%。

具体来看,2022年4月,特斯拉因“后电机逆变器功率半导体元件可能存在微小的制造差异”召回127785辆汽车。

2022年5月,因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信息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可能没有充分冷却,导致中央处理器运行速度减慢及中央触摸显示屏显示迟钝,严重时中央处理器可能重启从而造成显示屏无法显示,特斯拉召回107293辆汽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指出,今年召回的新能源汽车,问题主要出在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方面。

章弘称,其中三电系统的问题主要在于电池与电控和电机系统的衔接上,智能网联的问题主要在于信号传输不畅,导致包括自动驾驶等功能失控。而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因为订单量大供不应求,赶工紧张,品质检测和保障存在出问题的可能。

相似的召回原因亦出现在其他新能源车型当中,据2022年2月18日的公告显示,奔驰推出的EQC电动汽车因电动驱动模块制造偏差等隐患而召回了超1万辆汽车。

插电混动汽车方面,也不乏相关召回。据2022年6月17日的公告显示,福特汽车的2021年款锐际插电混动汽车,因动力总成功能安全监测系统无法处理驱动电机扭矩控制相关的软件异常,共计召回548辆。

汽车的召回问题愈发受到重视。2022年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_松在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上指出,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商用车、重要汽车安全零部件等为重点,加大缺陷调查和召回监管力度,督促生产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守住安全底线。

亦有专家指出应理性看待汽车召回,技术都需要经过时间的磨合与考验。“目前新能源汽车出现的问题基本围绕各系统间的衔接,并未出现事关安全和设计缺陷的大问题,且召回制度是纠错和改进的机制保障,就新能源汽车整体而言,其安全性能并不差,加之电动化智能化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消费者依然可以放心地选购新能源汽车。”章弘说。

汽车召回制度的车辆召回制度实施十年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到2014年10月1日,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整整10年。10年间,我国共计进行汽车召回793次,召回汽车1688.5万辆。应该说,十年来,召回制度有效减少了汽车和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过,还有一组数据来自美国交通运输部。仅2012年一年,美国共召回近1780万件与运输相关的产品,涉及汽车、儿童汽车坐椅、轮胎及其他车辆设备。人家一年召回的量是咱十年的,虽说可能不都是汽车,但这数字差距也太大了。是汽车到了中国,质量都好起来了吗?还是说两国标准不一样?

对于这样的疑问,国家质检总局也曾经公开表示:不可否认,我国汽车召回工作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前些日子,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 梅克保 也坦承,产品召回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梅克保:我国现行产品召回规定散见于《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之中,由于立法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因没有规定具体的召回程序而缺乏可操作性,致使不同产品的召回实践发展参差不齐。下一步,我们将以关系民生的重点消费品为对象,研究制定一部专门的产品召回部门规章,完善召回程序、规则和要求。

我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可以预见,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呈现增长的趋势。现在国内外汽车召回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北京的武女士开的是一辆丰田的RAV4,这是丰田经典的SUV车型,2012年,丰田宣布因后悬臂松脱隐患在北美召回76万辆RAV4,在中国召回14万辆,武女士的车就在召回范围之内,很快武女士就接到通知,将汽车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召回处理,但是,武女士告诉记者,一年以后有个事儿使她对自己的座驾还是不太放心。

武女士:一年之后有个情况我有点不理解,到2013年9月的时候,我也是通过媒体看到,北美市场的同批次R4又因为之前相同的故障又再次进行召回,但是这次的召回却没有涉及到中国市场,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也不是那种专业的技术人员,从我的角度上如果说一个批次的车辆存在缺陷的话,应该是设计上的总体缺陷。

像武女士的这种疑问,相信很多朋友也有,看到国外在大范围召回某一个车型,国内也有这种车型,但却没动静,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没人监管呢?早前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在接受记者访时介绍了相关情况。

陈钢:这个情况我们早就掌握,因为北美市场的二次召回,是因为北美丰田经销店没有遵守作业规则而产生的,因此在欧洲、中国、韩国都没有进行二次召回。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负责每天对国外召回信息进行监测,如果发现不按要求备案信息,或者同类产品在国外召回在中国不实施召回,将要开展缺陷调查,要依法进行处理。

不过,陈钢也表示,去年全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133次,召回缺陷汽车531万辆,这是我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10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但仍有企业有侥幸心理:

陈钢:很多企业对缺陷汽车的召回是受质检总局调查影响之后进行的,但是也有一些生产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刻意隐瞒缺陷,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汽车企业从未开展过召回。

谁能说说汽车召回制度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利与弊的影响啊?

很简单嘛,这些在百度上都能搜索到,还需要悬赏请教。

这里简单提示几点吧

利:

1、有助于企业加强制造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2、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环境改善,避免恶性竞争;

3、有助于国产品牌提高品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加强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竞争能力;

弊:

1、在现在市场环境下,召回使得企业收益下降,迫使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追赶国际品牌的速度;

2、召回可能使得部分企业彻底破产

。。。。。。